★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部门直属机构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统计局>信息公开目录>业务工作>统计分析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索引号 11640122010103353F/2024-00216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4-08-02
发布机构 贺兰县统计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统计分析
关 键 词 工业经济运行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促发展、保生产,贯彻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突破万难、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一、全县工业经济整体形势

上半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7.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2.6%,同比增长2.1%,增速较一季度回落4.1个百分点,拉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4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增速较一季度回落5.0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五、沿黄县市第四。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6%,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0%,累计产销率为91.7%,较一季度回升7.6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5.01亿元,同比下降20.6%


二、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制造业、供应业同步增长,民营企业中流砥柱作用凸显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是拉动规上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90.2%,同比增长0.4%,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占比为9.8%,同比增长1.2%,拉动增长0.1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占比为94.6%,同比增长0.8%,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8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占比为5.4%,同比下降5.3%,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0.3个百分点。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1.0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为70.5:29.5。从非公有制企业看,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占比为92.6%,同比增长0.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7.2%,同比增长0.8%,拉动增长0.8个百分点。

(二)工业园区暖泉片区强力拉动,新入库企业贡献突出。从园区内外看,贺兰工业园区增加值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3.5%,同比增长0.8%,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7个百分点。其中,暖泉片区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个百分点,金贵片区下拉增加值增速0.2个百分点,德胜片区下拉增加值增速3.6个百分点。园区外企业增加值占比为3.5%,同比下降8.6%,下拉0.3个百分点。电力反馈增加值占比为3.0%,同比增长3.1%,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1个百分点。从新入库企业看,新入库企业(4家)增加值占比为1.8%,同比增长8.4倍,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从高新技术企业看,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比为46.3%,同比增长6.9%,拉动增加值增长3.2个百分点。

(三)医药制造业发挥强经济主体作用,消费品行业稳定增长。从行业大类看,全县18个行业大类中有1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55.6%,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个百分点,8个下降行业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7.2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增加值占比前八行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8.0%,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个百分点,其余十个行业增加值占比为12.0%,下拉增加值1.6个百分点。从消费品制造业看,全县6个消费品制造行业增加值占比高达70.3%,同比增长2.0%,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个百分点,主要拉动行业为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1.3个百分点。八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4%,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家具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

(四)五成以上产品产量呈增长态势,建材类产品产量下降明显。从产品产量看,规上工业32种监测产品中17种产品产量同比呈增长态势,14种产品产量呈下降态势(1种持平)。11种消费品产品中,7种产品产量呈增长态势,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61.7%,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同比增长49.1%,饲料添加剂产量同比增长48.7%,精制食用植物油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6.3%,食品添加剂产量同比增长36.1%,布的产量同比增长12.1%,大米产量同比增长10.5%;11种建筑材料相关产品中,8种产品产量呈下降态势,钢结构产品产量下降73.9%,水泥产品产量下降73.8%,商品混凝土产品产量下降57.2%,夹层玻璃产品产量下降37.5%,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产品产量下降36.3%,涂料产品产量下降33.0%,隔热、隔音人造矿物材料及其制品产品产量下降14.5%,中空玻璃产品产量下降1.6%。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产值、销售产值连续下降,产销不平衡问题突出,重点行业发展低迷。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6%,累计产值增速连续3个月呈下降态势,降幅较一季度扩大3.6个百分点,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0%,降幅较一季度扩大2.6个百分点。累计产销率为91.7%,较去年同期降低4.3个百分点,产销不平衡问题突出。医药制造业一枝独秀,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8.3%,同比增长14.0%,仅医药制造业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个百分点,剔除医药制造业外,其余17个行业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3.3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成为拉动全县规上工业经济增长最大支柱行业,但同时也造成单个行业、单个企业成为整体工业经济形势变化的风向标。重点行业面临严峻考验,重点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影响企业:大北农、炬农、新野)、金属制品业(主要影响企业:徐州中煤、昇兴、天津大桥电焊条)、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主要影响企业:西夏嘉酿、蒙天)、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主要影响企业:天雄碳、光华)四个行业增加值占比共26.0%,分别下降20.5%、33.8%、8.2%、61.0%,分别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2.1、1.8、1.3、1.2个百分点。

(二)市场需求仍未回暖,减停产面持续居高,企业产能释放不足。上半年,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0%,低于工业总产值增速4.4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下降18.0%,企业产能释放不足。规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01亿元,同比下降20.6%,企业外贸出口订单大幅下降,外部需求持续缩减。五成以上企业减停产,规上工业累计产值减少或停产企业共42家(其中停产5家:炬农牧业、启泰鸿达、天雄碳材料、泰鑫冶炼4家企业持续停产造成1.19亿元产值缺口),减停产率高达52.5%,累计减产额为7.75亿元,其中,减产千万以上企业20家,减产额高达7.14亿元。大中型企业产值六增三降,受下游端口需求收缩影响,9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0%,大北农、西夏嘉酿、如意三家产值下降企业累计减产2.81亿元,占规上工业总减产额的36.3%,是造成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增加值下降的主要企业。

(三)制造业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稳增长缺乏内生动力。上半年,工业投资同比下降36.2%,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8.8%,下拉全县工业投资32.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大幅下降。4家新入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倍,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但仅1家为新投产企业,上半年无同期数,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是促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工业投资下降、缺乏新投产企业,工业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

四)企业盈利情况不容乐观,成本收入比攀升。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77亿元,利润总额较去年减少0.99亿元,同比下降56.3%,今年以来持续呈下降态势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69亿元,同比下降24.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亏损0.92亿元,利润总额较同期减少0.46亿元。37家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2.44亿元,较同期增长6.4%。18个行业大类中9个行业亏损,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个行业亏损超过千万,累计亏损1.92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30%,较同期下降1.53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增幅扩大。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88元,较同期增加0.77元,五成以上企业成本收入比高于去年同期,25家企业成本收入比超过90%。

四、对策建议

(一)精准帮扶,助推企业正常运行。加强规上工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建立包抓企业工作机制,做好减停产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制约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因素,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牵线搭桥、加强宣传,畅通企业产销通道,促进企业尽早复工复产,扭转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行业下拉态势。同时,深挖强势行业增长潜力,保障增长企业正常运行,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二)提质增效,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适应本地工业结构的项目,推动优势产业延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同时,紧盯新建项目、技改项目建设进度,督促投产企业及时纳统升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规上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赋能。

(三)政策落地,厚植工业经济发展土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惠企政策的宣传推介及政策解读,确保各类涉企政策精准直达,加快政策落实落细落地,充分释放政策效用。有效降低企业原材料、税费、人工、物流等要素成本负担,稳住企业发展信心。

(四)培育新量,夯实工业经济增长基础。依托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整理营业收入达到规上工业标准企业名单,建立升规纳统预备库,责任单位加强企业动态监测和服务保障,对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进行阶梯式培育,督促符合规上工业条件且发展稳定的企业及时升规纳统,为工业经济行稳致远奠定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