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富兴街街道创新推出基层治理案例系列展播活动,旨在推广基层社区治理的优秀经验与创新做法,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本期展播聚焦贺兰县富兴街街道朔方社区探索创新打造的“合朔一方 万友同行”基层治理案例。该案例积极探索“合朔一方 万友同行”社区参与式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径。
案例背景
贺兰县富兴街街道朔方社区辖区面积0.53平方公里,下辖居民小区22个(其中老旧小区16个),共有居民5627户10323人。具有人口老龄化、人员复杂化、住宅老式化、公共设施陈旧化等特点;同时,居民缺乏参与平台导致难以开展社区协商,社区治理手段创新不足导致社区内部资源未能被充分调度使用等。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合朔一方 万友同行”社区参与式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的金钥匙有效破解老旧小区居民与物业之间权力失衡、居民之间纠纷失管、居民与社区服务之间服务失能的三大困境。
主要做法
(一)谋“合”智慧,夯实基层组织
建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创新开展“网格创造营”增能活动,通过共享学习桌、人人开放麦、我的网格我来讲等活动载体,对志愿者骨干、社区工作者进行赋能增效,培养“全科能手”;通过“入孵—培养—出营—主理”的流程,孵化一批“万友主理人”,为社区服务储备力量,共谋“合”智慧。
(二)聚“合”力量,建强基础保障
按照“一体引领、中心嵌入、驿站延伸”建设思路,融合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于一体,共同打造党员活动室、爱心妈咪小屋、职工之家、暖心家园、健身室、心理咨询室、科普体验馆、解忧手工坊等15个社区公共空间,高标准建成运行占地11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发挥2个小区党群服务驿站阵地托底、辐射作用,凝聚“合”力量,全面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提质扩面,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三)寻“合”友人,加强制度建设
实施“万友主理人”倍增计划,采取“公益赋能+社区能人”的治理模式,引导共建单位、社会力量、居民骨干“手拉手”入驻社区参与服务治理。通过“经济+公益”与“发展+治理”的双重路径,解决居民就业难题并用20%营收反哺公益,常态化开展健康义诊、法律咨询、辅具租赁、老年助餐等便民服务,为社区和谐发展注入民间力量。
(四)建“合”平台,增强服务质效
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三级组织链条,实现居民小区党组织全覆盖,推行社区、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机制,探索实施“一区一策”社区治理模式,通过召开铁三角议事会、红线板凳会、党建联席会,搭建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协商解决小区充电桩加装、活动室使用、消防通道堵塞等民生难题15件,以组织引领共议“家”难题,以联建联治解决“关键小事”,开辟治理新格局。
(五)共享“合”成果,强化共建共治
推行“一月双谈”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街坊小两会”,激发居民参与意识,积极解决居民生活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秉承“一区一策”工作原则,采取“一事六步法”推动老旧小区破解开通天然气、改造供暖管道、安装休闲座椅、健身器材、更换物业等小区治理难题,实现从“政府兜底”到“居民自治”的基层治理蝶变。
取得主要成效
一是党组织凝聚力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真正成为凝聚广大群众的“主心骨”,促进居委会、物业、政府职能部门等协调联动。社区组织开展的“联心公益节”“趣味游园会”“网格创造营”“人人开放麦”等系列活动,均得到了辖区各方的大力支持。二是居民信任关系得以建立。坚持党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居民关注的议题为切入点,推动老生资、康苑阁等7个小区分别以统筹资金自我管理、“自荐+推荐”楼栋长承包管理以及引进物业公司“以大代小”协助管理的方式妥善解决国有企业退出服务难题,有效化解矛盾,与居民建立了信任关系,提高了居民满意度,获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三是居民主体地位持续巩固。依托“一月双谈”“街坊小两会”工作机制,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突出居民主体地位,坚持多方协商,推动居民从基层治理“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老生资小区通过“群众自荐+联名举荐+组织推荐”方式,建强“楼栋长”工作队伍,构建“邻里式”自治“微网格”,补齐老旧小区无物业短板。
下一步,富兴街街道将继续深化“合朔一方 万友同行”社区参与式治理模式,不断总结经验、优化举措,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辖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