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基层治理】富兴街街道案例展播⑤《以“熟”为笔 奏响睦邻共治“幸福曲”》

发布时间:2025-03-24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富兴街街道创新推出基层治理案例系列展播活动,旨在推广基层社区治理的优秀经验与创新做法,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本期展播聚焦贺兰县富兴街街道利民社区创新打造的基层治理案例。利民社区以“牵手党旗下、情系千万家”为工作宗旨,创新“睦邻共治”治理模式,探索实施“四熟”工作法,持续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让老小区变身“幸福院落”。

案例背景

富兴街街道利民社区所辖的16个居民小区建设年代较早,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多、困难户多、老人多,部分小区还存在安全隐患、没有停车位、缺乏物业管理、环境脏乱差……面对这些难题,利民社区党委通过“熟人管自家事、进百家门、解千家结、促微自治”的治理路径,构建起“党委领唱+多方合唱+居民伴唱”的治理格局,让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决策者、执行者、受益者。

主要做法

(一)找熟悉的人,管好“自家事”

以小区党支部为抓手,做实“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员先锋岗”治理体系,统筹辖区资源,吸纳共建单位、物业公司、居民自治队等力量“多方合唱”,牢牢打下小区治理“硬基础”,有效破除了居民生活中的痛点难点,探索走开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基层治理新路子,让这个上千户居民的小区逐渐散发出一种“熟人氛围”的气息,不仅有温度更有人情味。

(二)进熟悉的门,温暖“百家心”

立足群众需求,组建“板报奶奶”“木兰宣讲团”“敲门嫂”等多支特色队伍,推行“微宣传、微服务、微活动、微文化、微心愿”五微工作法,开展思想宣传、日常监管、志愿服务。探索“社区党委+商户联盟+志愿服务”共建共享模式,整合辖区便民点、商超等资源优势,为居民、高龄老人、特殊群体提供生活物资配送、上门义诊、义剪等服务。

(三)走熟悉的路,巧解“千家结”

以“网格大走访”“敲门行动”为抓手,全面梳理群众的难点问题,规范议事流程,推行“七步议事法”及时传递民情民意,在小区内搭建“线上+线下”议事平台。以“板凳会”“红哨议事会”作为居民议事的前沿阵地,小区支部党员、居民代表共商共议,达成“有事大家说,民事共同议,事定马上办”的治理新路子。

(四)干熟悉的事,实现“微自治”

通过由社区党委牵头、小区党支部推进、党员和志愿者参与的“利民管家”小分队,有力监督物业管理服务,构成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验收”闭环管理机制。在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下,聚焦居民需求,推进社区、党支部、居民三方协同共治,实现无物业小区由“乱”到“治”、由“治”到“变”的转变,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的新活力。

取得主要成效

(一)党建引领,织密治理“一张网”

建成“1+3+N”治理架构(1个党委核心,3级组织体系,N支特色队伍),推动6家共建单位、2家企业、3家爱心商户深度融入,形成“15分钟服务圈”,重点解决了6楼居民防水维修、硬件设施差、监控设施不足等问题,使得社区治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无序走向有序,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二)多元共治,激活邻里“一家亲”

培育12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节日节点举办垃圾分类知识培训、“邻里文化节”“邻里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居民参与其中,发挥自身优势,形成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氛围。通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特色文化活动,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陌生感逐渐消除,小区内充满了温暖与和谐。

(三)机制创新,下活善治“一盘棋”

创新“七步议事+闭环管理”双机制,形成“民意收集-协商议事-分级处置-反馈评价”完整链条,避免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情况。截至目前,共帮助居民群众解决民生问题50余件、小区治理问题10余件,成功解决小区未安装门禁、树木过高触碰高压线、楼道堆放杂物等问题,合力奏响小区治理的和谐乐章

(四)环境蝶变,绘就家园“一幅画”

通过“利民管家”小分队,大量热心党员、居民骨干、志愿者主动关注社区事务,发挥自身特长为社区治理助力,推动各项社区治理项目落地落实,解决了电动车无处充电、下水管道坍塌、圈地种菜等问题,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老旧小区到幸福院落的华丽转身,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温馨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