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基层治理】富兴街街道案例展播④《党建引领“红纽带” 激发多元治理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3-21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富兴街街道创新推出基层治理案例系列展播活动,旨在推广基层社区治理的优秀经验与创新做法,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本期展播聚焦贺兰县富兴街街道金河社区创新打造的“红纽带”基层治理案例。该案例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以深化“红纽带”党建品牌建设为载体,推动“红纽带”向民生服务、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延伸,打造更具韧性、更有温度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样板。

案例背景

富兴街街道金河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随着社会化、城市化发展,小区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引导、复杂矛盾纠纷的化解调理、城乡环境卫生的维护管理等问题层出不穷。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举措,以深化“红纽带”党建品牌建设为载体,紧握“一根红线”串联起各方治理资源,坚持围绕“自治为基、党建为核、文化为魂”的宗旨,在人居环境、楼道整治、社区治理等方面持续下功夫、出实招,“燃”起居民自治热情。

主要做法

(一)“红纽带”联动发展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红纽带”品牌是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包括党员群众、共建单位、各类组织等,落实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运用“一书三单”,推动社区各领域党建共驻共建、互联互动。用“红纽带”串联起“党群融合体”,有效提升基层党员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与责任感。在“红纽带”党建品牌的引领下,探索推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365+N”模式,将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党员群众“家门口”,形成了“六事民情工作法”“党建+‘银色’堡垒”“八宝茶议事”“相约星期五”“60帮80”“红管家”等特色品牌和特色项目,着力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聚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二)“红纽带”促进共建共融,推动协商议事

聚焦基层治理工作,创新推出说事、理事、议事、办事、评事、督事“六事民情工作法”,通过设置网格党小组开辟说事渠道,畅通民意来“说事”;定期共驻共建,将问题汇总分类,有条不紊来“理事”;成立议事小组,汇成“最强大脑”,集中民智来“议事”;联合辖区单位,整合资源来“办事”;最后通过公开信息“评事”、全程跟踪“督事”建立完善的“六事民情工作法”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推进睦邻长廊、小区党群服务点打造,随时随地开展“我和书记扯扯磨”“睦邻长廊议事”“板凳议事”搜集社情民意,共同参与解决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难”、小区监控系统升级、亮化路灯等一系列民生小事80余件。

(三)“红纽带”创新品牌建设,夯实志愿力量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联动共建单位、辖区企业、物业公司等“红色资源”,开展“十爱十义·义起秀”志愿服务活动。建立“蒲公英爱心家园”“小蜜蜂驿站”“爱心洗衣房”,通过“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团队”联动的“1+1+1”服务模式,积极推行“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为困难群众解决“微需求”、提供“微服务”、圆梦“微心愿”。推行“一小区一志愿服务”,在祥和家苑小区打造“祥和之美·八宝茶议事”、东方水韵小区打造“红韵东方·相约星期五”2个志愿服务特色品牌,把居民小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结合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常态化开展敬老扶幼、环境保护、社区义诊、健康讲座、安全巡查、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同时,结合“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孵化“红纽带”“红管家”“橄榄绿”“百事帮”等特色服务队10支,引领带动40名党员干部、热心群众,参与爱心理发、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

(四)“红纽带”创建平安美好,激发自治活力

立足共建共治共享,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警格+网格”融合工作机制,建立党建统领联动、社会治安联防、法律服务联盟、协商治理联议,矛盾纠纷联管的五联融合工作模式。通过“三官一师一员”进社区、进养老院、进学校等方式,赋能社区治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结合治安保卫委员会,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政策宣传和社区治理工作。整合社区驻社区律师、“两委”干部、调解员、志愿者等骨干力量,开展群众“学法、信法、用法”法治宣传,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取得主要成效

(一)“红色纽带”筑牢治理根基,组织体系全面优化

建立“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楼栋长”的三级联动体系,将党组织触角延伸至居民家门口,形成“15分钟党建服务圈”。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实现问题发现在一线、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红色力量”激活治理动能,多元主体深度参与

培育“红色小板凳议事”“睦邻长廊议事”等协商载体,组建由党员骨干、居民代表、法律顾问组成的“红色帮帮团”,在与居民日常沟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被动接办”转化为“主动化解”的有效治理,将服务走在前,提升辖区精细化治理水平。2024年累计召开议事会36场,推动加装充电桩、维修破损路面、升级监控等事项落地,问题解决率达9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