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党群部门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委办公室>县委办文件

中共贺兰县委办贺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贺兰县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640122-000/2021-00124 文 号 贺党办〔2021〕70号 发布日期 2021-07-16
发布机构 中共贺兰县委办公室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县委办文件
关 键 词 城乡居民收入

宁夏贺兰工业园区管委会、银川市军民融合产业服务中心,县委各部委、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乡镇场、街道,县属各企事业单位、驻县区市属各单位党(工)委(党组、总支、支部)

《贺兰县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已经县委2021年第23次常委会会议、县人民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贺兰县委办公室        

贺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贺兰县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自治区《关于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的意见》(宁党办〔2021〕49号)、《银川市关于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区市党委、政府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决策部署,切实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结合《贺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主要指标,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县为抓手,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积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断优化居民收入结构,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7%和8%以上。到2025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人民生活品质普遍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1.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锚定贺兰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县目标任务及全县“6+3”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和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与创新、转型、就业等挂钩的产业政策,不断发展吸纳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配置体系,加快构建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体制机制,健全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配套措施,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企业内生动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高质量发展确保城乡居民就业充分、收入稳增。全面落实区、市有关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对“个转企”过程中办理划转土地、房屋、设备权属,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免征契税、免收交易手续费,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发改局、贺兰工业园区管委会、银川市军民融合产业服务中心、财政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科技局、税务局)

2.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加速提档升级、做强优势产业,努力做大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工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培育壮大重点企业,促进员工增收,增加就业岗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努力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汽车销售及服务产业,全链条打造“汽车+金融+保险+养护”新业态,营造西北地区最优购车服务环境。推动电商物流业体系化发展,实施中通智能电商产业园、鲜丰冷链物流等项目,鼓励海吉星、电商物流园完善基础设施,畅通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加快天心、达美等医药配送企业发展,建设现代医药物流集聚区。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响乡村休闲、非遗体验等文旅品牌。“十四五”期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以上。(责任单位:发改局贺兰工业园区管委会、银川市军民融合产业服务中心、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文旅局)

3.优化升级产业园区。着力深化我县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园区发展活力。进一步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完善园区教育、医疗、住房、商贸等功能配套,力促园区经济指标增长更快、带动就业更加充分。(责任单位:发改局、贺兰工业园区管委会、银川市军民融合产业服务中心、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自然资源局)

(二)夯实就业保障基础

4.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银川市扩大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及时跟进制定完善对应配套措施,切实推动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人才等政策的协同联动,增强政策的引导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将就业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建立完善就业资金增长机制。组建“稳就业防风险”工作专班,加强就业形势和失业动态监测,防范化解大规模失业风险。强化就业工作领导机制建设,完善就业考核工作体系,综合运用绩效考核方式落实奖惩措施,层层传导压力,压实部门、乡镇场责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十四五”期间,确保每年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责任单位:人社局、县委组织部(人才办)、贺兰工业园区管委会、银川市军民融合产业服务中心、财政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发改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各乡镇(场)、街道办

5.全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行动,通过企业挖潜、基层扩岗、见习实习、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12条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稳定就业,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0%。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效行动,认真落实《关于扶持劳务经纪人、劳务中介机构的意见(试行)》,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奖励、平台搭建等措施,培育和壮大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和外出转移就业。“十四五”期间,每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次。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行动,积极开展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帮扶,健全实名制登记认定、动态管理、分类帮扶、跟踪服务机制,加强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每年安置公益性岗位不少于200个。完善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政策,落实自治区支持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的政策措施,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方式多种就业。(责任单位:人社局、财政局、发改局、教体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场监管局、残联、妇联、贺兰工业园区管委会、银川市军民融合产业服务中心、各乡镇(场)、街道办)

6.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通行业准入办理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加快推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经办模式改革,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次性办结”。全面推广个体工商户全程网上办理登记服务,放宽个体工商户登记住所限制。深入推进“创业贺兰乐业贺兰”行动,建立健全创业带动就业扶持专项资金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初创实体场地支持、设施提供、租金减免、创业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个人、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将自主创业农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范围。围绕“6+3”优势产业发展,完善税收、金融、信贷、人才等支持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力争每年打造双创基地2个。到“十四五”末,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5万人以上。精心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推进活动,力争每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不少于2场次,激发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增强发展后劲。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绩效评估制度,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创业带动就业贡献度等指标,结合实际情况落实相关的扶持政策,激发各类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群体就业创业增收。(责任单位:人社局、县委组织部(人才办)、科技局、审批服务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发改局、财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文旅局、妇联、各乡镇(场))

7.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万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行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对城乡重点群体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的导向性就业培训,形成集“需求-培训-鉴定-就业-提升”于一体的就业技能培训模式。面向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保姆、保洁、保安、物管等有针对性的家政服务培训,让更多困难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就业机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积极落实“以工代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政策,鼓励企业结合实际需求灵活安排职工在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实现培训与就业有效对接。“十四五”期间,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到1.5万人以上。(责任单位:人社局、发改局、财政局、教体局、农业农村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贺兰工业园区管委会、银川市军民融合产业服务中心、各乡镇(场)、街道办)

8.健全公共服务就业体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招聘活动,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贺兰公共就业服务模式。每年组织招聘会不少于30场次。加快人力资源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依托银川市公共就业服务数字化平台,建立健全线上供需调查、培训对接、就业对接、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就业服务机制,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信息化水平。扩大就业政策宣传覆盖广度与深度,提高扶持政策知晓率,加大就业争资争项力度,保障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责任单位:人社局、发改局、财政局、教体局、农业农村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各乡镇(场)、街道办)

(三)夯实投资增收基础

9.鼓励居民合理投资。支持居民财产向资本转变,着力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提高居民股权红利收入,引导居民参股创办企业或出资入股、联合投资建设经营风险小、预期回报好的经营项目。规范发展房屋租赁市场,支持居民盘活闲置资产,提高不动产收益水平。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改善金融服务,向居民提供多元化的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强化监管措施,依法严厉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稳定资本市场财产性收入预期。(责任单位:财政局、住建局、人民银行贺兰营管部、各乡镇(场)、街道办)

(四)夯实政策兜底基础

10.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到实际人群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行向职业劳动者的广覆盖。聚焦贫困人口、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新业态、非公经济组织等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等参保重点人群,分类推进参保扩面精细化管理、精准参保。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待遇,逐步缩小城乡待遇差距。“十四五”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万人、3.6万人、6.1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健全医保制度体系,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完善居民大病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责任单位:人社局、财政局、医保局、各乡镇(场)、街道办

11.建立多层次救助体系。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现行政策基础上,加强部门间制度衔接,各类救助制度可以单向实施,也可以多项综合实施。符合低保或特困供养条件的及时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并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相应的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司法等专项社会救助。对不符合低保或特困供养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以及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救助措施。(责任单位:民政局、卫健局、住建局、教体局、人社局、司法局)

12.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以保障基本生活为基础,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依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落实核算家庭收入刚性支出扣减和低保渐退政策。逐步提高护理型床位比例,对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落实巡视探访制度。综合考虑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或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结合保障情况和经济水平,进一步细化低保分类分档救助标准,推进低保城乡统筹发展。对集中供养的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月标准,分别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的45%和75%确定。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及就业保障金,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开展残疾人证上门鉴定服务、跨省通办业务,推进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责任单位: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残联、各乡镇(场)街道办)

(五)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13.深化工资制度改革。落实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健全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跟进实施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行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指导企业形成向一线职工倾斜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根据自治区发布的行业工资市场指导价位,及时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财政局、人社局、总工会、工商联)

14.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鼓励支持风险投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鼓励各类单位自主制定科研成果收益权分配办法,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入股、岗位分红权激励等多种分配办法,保障技术成果在分配中的应得份额。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体现知识价值的薪酬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和引进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工资、项目工资或一次性奖金。(责任单位:科技局、人社局、财政局)

15.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健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差别化激励办法,完善岗位统筹管理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政策。鼓励各类企业设立特聘岗位津贴,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按照技能等级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薪酬水平。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依法规范做好职工福利保障。(责任单位: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总工会、各乡镇(场))

(六)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16.以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重点培育和发展粮食、蔬菜、渔业、奶产业、葡萄酒“五大产业”,打造以金贵镇为核心的优质粮食产业示范区,以立岗镇“蔬菜公园”为核心的绿色蔬菜产业示范区,以常信乡“渔业公园”为核心的适水产业示范区,以洪广镇为核心的奶产业示范区,以贺兰山东麓金山片区为核心的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示范区。做实粮食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逐步退出低效作物,积极布局高效品种,因地制宜适度调减小麦、籽粒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5.3万亩。依托广银、生瑞、科丰等龙头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中心,示范开展种子研发创新、水稻保墒旱直播轻型栽培、玉米水肥一体化等新模式新技术,实现水稻、小麦质量效益双提升不断完善“粮食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优粮优价、优粮优购、优粮优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到2025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4万亩,总产值达5亿元。做强蔬菜产业。依托天源、兴耘田、巨日等蔬菜龙头企业,补齐冷链物流、质量检测、信息服务的短板,建立健全蔬菜产品标准,主推番茄、菜心、西兰花、辣椒等优势外销品种,瞄准目标市场、以销定产,打造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产品。改造升级1万亩老旧温棚,围绕汉延渠系加快“四好”设施农业园区和“五优”高标准露地蔬菜基地建设,形成育苗、种植、分拣包装、初加工蔬菜产业集群。加快“蔬菜公园”提档升级,推进加工、休闲、旅游、度假深度融合,推出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具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蔬果采摘、农家工业品等参与性体验性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打造成集种植、加工、销售、创意、休闲及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蔬菜公园。到2025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总产值达20亿元。做优现代渔业。加快“渔业公园”建设,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水产养殖展示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休闲观光渔业区等,打造集渔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示范展示、渔耕文化体验、生态休闲观光、科研科普为一体的田园生态综合体。探索政府主导、龙头带动、新型经营主体搭桥、社会资本注入、农民参与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模式,实现适水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到2025年,名特优新水产品主养面积达到1.2万亩,全县渔业设施温棚养殖面积达到55万平方米,工厂化车间养殖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稻渔立体生态种养面积达到4万亩,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做精奶产业。依托中地牧业奶牛高效养殖园区,加大高品质奶牛繁育、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打造洪广万亩黄金奶源基地,形成高品质奶牛繁育、养殖、奶制品加工全产业链。改造升级1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到2025年,奶牛存栏达7.4万头,年均奶产量达38万吨,牧草种植达6.5万亩,总产值达25亿元。做靓葡萄酒产业。创新葡萄酒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设立发展基金,成立行业协会和产销联盟,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推广“酒庄-基地-标准-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打造集标准化生产、生态保护、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四位一体”的葡萄酒产业发展经济带。到2025年,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1万亩,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骨干酒庄(企业)和5000万元以上的精品酒庄(企业)5家,年产葡萄酒2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发改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财政局、文旅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场))

17.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实施优质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和品牌提升工程,积极引进自治区级以上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本土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建设特色明显、产业集聚的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发展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建立健全紧密型联农带农机制,组建家庭农场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产品加工企业联盟,推广菜单式、保姆式托管服务,推进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一体化,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产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开放、市场、数字、活力“五个供销”建设,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和联系农民群众桥梁纽带。培育绿色食品企业知名品牌和名特优新产品品牌,做强“贺澜农园”“贺兰山下”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实现覆盖所有规模化生产主体。支持农产品收购、贮藏、加工、运输、销售全产业链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宁夏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农村电商服务站功能,大力发展直销配送、农超对接、产地直销、网上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建立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到2025年,国家级、自治区级、银川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6家、30家、40家。国家级、自治区级、银川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到12家、30家、40家。自治区级、银川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分别达到30个、40个。(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发改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财政局、文旅局、自然资源局、供销社、各乡镇(场)

18.以深化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农民增收。切实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四权”改革,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流转入市交易制度,有序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支持承包户土地向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相对集中,增加土地承包户转让土地经营权的租金收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增加宅基地及地上房屋的资产性收益。积极推进农村闲置校舍、厂房、仓库等集体资产盘活利用,通过资源开发、生产服务、村庄建设等途径,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挥效益。有序开展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等工作,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集体性分红收入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山林的占用、使用、收益等权利,把农村集体产权用活,让资源“活”起来,把红利“放”出来,保障农民集体经济收益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贺兰分局、各乡镇(场))

19.以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促进农民增收。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保持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粮食补贴及相关政策倾斜,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实施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引导性培训等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高农民非农就业能力,做好劳务信息服务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和城镇有序转移,支持农民外出就业,拓展农民就业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着力开发、培育、规划布局一批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区,培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就业能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拓宽财政补贴农业保险险种和范围,适当降低农户缴纳保费比例,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积极推进农民收入保险试点,提升对农户的保险服务水平,防范、减轻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对农民增收造成的不利影响。到2025年,培育1万名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技能人才,建设返乡创业园区或返乡创业孵化基地3个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人社局、文旅局、各乡镇(场))

20.以倡导乡风文明促进农民增收。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彻底解决群众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人情份子”名目繁多,奢靡之风愈演愈烈等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促进农村红白理事会章程、红白事办理流程日趋规范,群众红白事负担明显减轻,村规民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持续增强,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采取广泛宣传、入户给农户算帐、信息推送等方式,强化移风易俗客事从简宣传,倡导群众,特别是刚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强“不支出就是增收”的理念,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把“礼尚往来”的时间精力用在巩固脱贫致富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上来。(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场))

21.缩小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差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聚焦“三件事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推广“产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移民”等模式,探索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联农带农成效,实现移民稳定脱贫、可持续增收。对吸纳移民劳动力就业的农业企业给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农产品流通等优惠政策。加大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定向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至少1人务工就业。“十四五”期间,确保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各乡镇(场))

(七)确保各项收入增长政策落实到位

22.严格落实各项收入增长政策。进一步完善基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实行向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倾斜政策,落实乡镇补贴发放政策,确保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高于同级公务员20%。深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落实住房补贴政策。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行向一线医务人员倾斜的薪酬分配政策,逐步构建与公立医院考评机制、经济效益发展相衔接的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落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待遇政策,核增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落实校长津贴、班主任津贴,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与公务员工资水平联动调整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全面落实好政策规定,跟进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住建局、卫健局、教体局)

(八)确保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23.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深入宣传和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健全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体系,深入开展农民工工资欠薪积案化解攻坚行动,加大根治欠薪工作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为重点,加大欠薪隐患排查力度,实行一企一策、专人督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销账。严格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围绕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政府应急周转金、银行按月代发工资、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分账管理等制度,逐级落实责任,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顺利开展。落实各项监管惩戒措施,加强部门执法协作,强化欠薪失信联合惩戒,及时公布重大违法行为。加强裁审衔接,畅通工资争议处理“绿色通道”。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家政服务人员、劳务派遣人员获取劳动报酬权益维护。(责任单位:人社局县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工作推进体制。县发改局牵头抓总、统筹调度;在人社局设立城镇居民工作专班,负责城镇居民收入提升工作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制定详细工作任务清单和推进计划,细化落实到每个增长点和增收构成来源,做好城镇居民收入指标的分析、制定、分解及考核工作;在农业农村局设立农村居民工作专班,负责农村居民收入提升工作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制定详细工作任务清单和推进计划,细化落实到每个增长点和增收构成来源,做好农村居民收入指标的分析、制定、分解及考核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全力配合工作开展,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

(二)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季度报告和季度评估制度,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书面报告惠民增收措施落实情况,分析同比、环比指标增(降)幅度及原因,分别报送发改局、社调队、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社调队要加强对调查户记账工作的精准培训和指导,确保收支项目应记尽记。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分别负责每季度形成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调查分析报告,向县委、县政府书面报告。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责任单位要积极解读各项惠民政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利用媒体、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宣传致富带头人、致富产业,推进创业就业经验做法,营造全县关心支持收入提升的政策环境,激发城乡居民勤劳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加强督查考核。两办督查室不定期对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落实工作任务及措施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县考评中心将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落实情况纳入对各有关单位、各乡镇(场)年度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加大考核权重,确保各单位思想认识到位、责任履行到位、增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附件:贺兰县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责任清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