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县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县城  ★西部百强县
您当前浏览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党群部门信息公开目录>贺兰县委办公室>县委办文件

中共贺兰县委员会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索引号 640122-000/2021-00009 文 号 贺党发〔2021〕1号 发布日期 2021-01-28
发布机构 贺兰县委办公室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县委办文件
关 键 词 十四五规划

(2021年1月8日中国共产党贺兰县第十届委员会

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贺兰勇立潮头、守正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县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全县实际,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制定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贺兰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班子历任领导多年努力打下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3.29亿元,年均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59亿元,年均增长2.7%。三次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13.2:56.1:30.7调整为14.9:26.2:58.9,一产做精、二产做优、三产做大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195和17249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10647元和5621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4%和8.2%。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现行标准下,全县1720户803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2%降为0,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扎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任务,黄河贺兰段出境断面连续3年保持Ⅱ类水质。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四十里店村、新平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银河村、通义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服务型政府建设卓有成效,在全区率先成立县级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全县行政许可相对集中率达到96.5%,2019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扎实推进税费改革、综合医改、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国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村“三变”改革基本完成,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实现全覆盖,获批国家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县。深入推进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试点,水权改革走在全区前列。民生福祉得到显著改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县,高考上线率实现“十二连升”。医疗改革不断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稳步推进,全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医共(联)体建设实现全覆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实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死亡病例“零发生”。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经验入选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十大典型案例,中国篮球发展联盟联赛、全国冰钓大赛等全国大型赛事永久落户贺兰,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1个。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扎实推进“双拥”工作,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社会治理取得突出进展。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贺兰样板”,成立全区首个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常信司法所建设经验走向全国。实现“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线上线下服务和基层综治中心全覆盖。扎实开展历史遗留问题“清零”行动,中央巡视组移交信访件办结销号率达到98.8%,县法院破解执行难“七个率先”模式在全国推广。“平安贺兰”建设再上台阶,荣获自治区禁毒示范县称号。宗教事务依法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成功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党的建设纵深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政治建设深入推进,正风肃纪持续加力,高压反腐力度不减,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2.贺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贺兰县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机遇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发展格局下,党和国家关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为贺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引擎。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两次视察宁夏,并赋予了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自治区、银川市坚持以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统领美丽新宁夏建设、引领现代化建设,在黄河流域率先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决策部署,为实现贺兰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战略指引。我县作为首府银川的“北大门”,产业和贸易融合程度高、土地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便利、营商环境优良、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较强,与银川同城融合的发展趋势为贺兰实现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战略空间。我们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亦城亦县”比较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融入银川主城区,积极构建市县同城联动空间发展格局,强化首府银川北翼高质量服务功能保障区定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增强人口吸纳能力,打造生态宜居的都市现代农业服务区。

从挑战看,发展不足仍然是最大的短板,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仍然是最为突出的问题。生态治理任重道远、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待健全。财政金融、社会治理、要素市场化、政府职能转变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严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城乡发展尚不均衡、民生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脱贫富民还需持续用力,这些仍然是我县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整体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强化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着力在补短板、锻长板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贺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建成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中展现贺兰新作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机制创新成为贺兰产业发展主要动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单位GDP能耗等指标达到区内领先水平;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贺兰、平安贺兰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民族团结实现大进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全民,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民族团结和谐,宗教和顺健康,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一家亲;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根本改观,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在全区率先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县为总体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产业强县、生态立县、融合活县、和谐安县”,聚力实施“八大工程”,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城市国际化、生态园林化、治理现代化进程,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奋斗目标,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贺兰开好局、起好步。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贺兰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县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一盘棋”思维,更好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调整,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6.把握发展定位。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十四五”规划决策部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发展不足的基本县情,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贯穿“十四五”规划始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县、全国生态宜居样板县、西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银川北翼高质量服务功能保障区。

7.“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紧紧围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因势利导、量力而为,以新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贺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7%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左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以“6+3”主导产业为引领的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升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偏低偏小偏散问题得到优化,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县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生态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到13.6%以上。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取得重要成果,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土壤污染风险有效防控,单位GDP用水量、煤炭消耗、电力消耗、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园林化城市建设取得实质进展。生态产品价值加速转换,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新格局基本形成,GEP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要领域、关键环节、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突出成效,现代化市场体系更加健全,“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建设走在全区前列。开放通道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更加务实有效,外向型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增速分别达到7%和8%以上。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健康贺兰建设全面推进,人均民生投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全区中上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法治贺兰、平安贺兰建设成果丰硕,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优化,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等领域治理更加严密,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主动作为,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县

8.示范引领黄河长久安澜保障区建设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入黄排水沟按照干流堤防标准建设加固堤岸,促进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生态旅游线有机统一。加强黄河薄弱堤岸和隐患河段治理,加快险工险段治理,确保河道排水通畅。加快完善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建设,加大金山拦洪库加固力度,提高行洪能力。探索应用“互联网+”,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创新泥沙综合处理技术,到2025年,县域内防洪沟道及导洪堤全面达到现行防洪设计标准。开展黄河滩区生态修复和岸线利用专项整治,推进黄河银川段(永宁—贺兰段)干流探底综合整治修复、黄河流域滨河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黄河流域三丁湖湿地类型保护区生态修复等工程的落地实施,统筹区域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打造河道水生态带、滩涂湿地生态带。加快黄河滩区综合整治,积极争取国家滩区生态治理试点。加强小型微型水利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与河湖湿地建设,持续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强化降水积蓄,到2025年海绵城市建成区面积提高到40%。

9.示范引领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水资源动态优化配置机制和分区分类管控体系,完善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将水资源利用纳入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加快推进水价水权水市场改革,积极培育水权水市场。探索项目建设水资源论证准入制度,加强规划水资源论证,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对取用水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片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对排污总量超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的片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建设现代化生态灌区,推广农业适水种植、量水生产模式。开展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探索推进中水回用一体化、再生水处理回用等资源利用模式。加强城镇节水,全面推广普及节水器具,严控新建高耗水服务业项目,全面实行绿化区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深入开展节水型单位和居民小区建设活动,加大城镇供排水管网改造。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探索第三方节水服务。推行节水产品认证,将节水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10.示范引领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防治组织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等专项规划,大力实施水涵养工程,严格保护地下水资源,开展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强化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落实水土保持工程,强化湿地管护,实行湿地总量管理。加强农业、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推动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推进“蓝天工程”,严格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严格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强化扬尘治理。落实“碧水工程”,扎实推进水体治理,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强化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净土工程”,综合防治土壤污染,深化工业废弃物防治,落实农村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整治垃圾污染。严控增量用能准入,实施提升工业能效、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扎实开展用能单位节能降耗工作。加快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改造,加强重点行业废水、废气废渣和余热余压循环再利用。着眼全产业链整体效益配置资源能源,推进资源集成高效利用。

11.示范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制造业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强化园区经济“主战场”作用,深化产城融合,推动功能复合、配套完善、宜居宜业。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园区运营建设。实施贺兰工业园区智慧园区建设项目,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暖泉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力促军民融合产业园邻里中心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数字经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壮大培育本土电商平台。积极发展社区、家政、养老服务、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服务业态,加快布局健康、养老、文化等“幸福产业”。支持文创设计、电竞赛事、网络直播等创意产业发展,推出一批融入黄河、贺兰山文化元素的文化产业新业态,积极培育“绿色饭店”“智慧乡村”“最美民宿”等新业态。围绕季节性消费热点和重要节假日,举办年货节、旅游节、文化节等各类主题购物节会,推动消费转型升级。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支撑,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示范区。加快“农业公园”“蔬菜公园”“渔业公园”提档升级,实现特色农产品产量品质双提升。强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地区对接力度,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搭建优质农产品产销平台,加快农产品走出去步伐。建设生态型工业体系,加快传统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变,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型都市现代农业,建立健全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四、优化空间,打造市县同城联动发展格局

12.积极推动市县同城发展。积极推动贺兰与银川主城区“市县同城”一体化发展,实现交通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市县统筹,建立健全“市县同城”发展体制机制。依托连通贺兰和银川主城区便捷快速的“三纵一横”交通干线,着力构建市县同城四大走廊,沿线重点发展高质量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发展。主动对接银川主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能源设施、水利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强贺兰与银川在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3.建设银川北翼高质量服务功能保障区。以高质量服务银川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发展为目标,立足贺兰区位优势与现有产业基础,以贺兰工业园区“德胜片区”和金贵镇为核心,在银川北部建设高质量服务功能保障区,打造公共服务高地和产业发展成本洼地。实施德胜片区城市改造工程,推动适宜产业入园集群集聚发展,导入高品质商业综合体,打造银川北部集商住、休闲、娱乐、文化产业于一体的高端商圈。进一步发挥金贵镇区位及交通优势,积极承接银川市商贸、物流、冷链、建材、家居等功能,推动城市服务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将金贵镇建设成为银川与贺兰中心城区的配套商贸服务中心。

14.打造县域综合服务中心。提高县城在人口和经济方面的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县城宜居宜业宜游综合功能。优化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工业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加快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商业密度,建设具有宁夏特色和贺兰元素的主题街区。以“城市园林化”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森林城市为载体,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小微公园、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构建城市立体生态环境体系,推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巩固全国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推进贺兰县城基础设施补短板,全面提升县城的承载能力。

15.优化新型工业发展载体。优化提升贺兰工业园区,将贺兰园区打造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实施德胜片区“退二优二”发展战略,持续推动食品加工企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把德胜片区打造成全国绿色食品聚集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和智能制造示范区。按照暖泉片区“腾笼换鸟,绿色发展”工作思路,加快低端落后产能淘汰和长期停产企业出清,加快精密制造、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升级改造,推动新材料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将暖泉片区打造成为全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将贺兰工业园区打造成年产值“两百亿级”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着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与央企军工集团战略合作对接,推动构建高新技术创新成果市场化平台和孵化器,在全区率先培育壮大军民融合领军企业和优势产业,打造全区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地和区内外影响力显著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打造年产值“五十亿级”产业园区。

五、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6.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持续帮扶和稳定脱贫防范返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后,现有帮扶政策和投入力度保持总体稳定。加快制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方案,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证,加快构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升脱贫农户基本技能,拓宽脱贫农户稳定就业渠道,构建脱贫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户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17.发展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水定产”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高效农业,加快实施现代化生态灌区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实现粮食产业节水稳产。提升“稻渔空间”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做精做细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加大稻渔立体生态种养的占比,推动水稻产业做强做优,稻鱼、稻蟹、稻鸭等生态立体种养面积扩大到4万亩左右。按照“稳粮、扩菜、优渔、增畜、靓酒”思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调高、调精贺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重点打造饲料、粮油、肉类、乳制品和葡萄酒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积极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补全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巩固提升贺兰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8.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进节水灌溉技术、设备的引进、研发和集成,打造全区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县。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打造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强化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以“贺兰山下”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加快品牌资源的整合提升。深化农业一二三产有机融合,高起点实施贺兰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等方面入手,发展乡村旅游、休闲采摘、特色民宿、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建设一批工业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性工程。以农业公园、蔬菜公园、渔业公园为核心,积极发展精品农庄、旅游酒庄和康养基地。加强深化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创建自治区级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动5G、北斗导航、遥感和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建设智慧农(牧)场。将贺兰打造成黄河生态经济带的优质“菜篮子”、市民休闲的后花园,把总书记点赞的“好地方”建设得更好更美。

19.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增强小城镇生活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带动镇域范围和周边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升级。加强村庄规划引导,推动实用型村庄规划的落实落地,优化农房、产业、基础设施和绿化布局,以黄河沿岸和贺兰山东麓沿线为重点,建设风光旅游型、特色农业基地型、历史文化型、综合精品型等各具特色的村庄民居。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提升贺兰乡村风貌,建立健全农村厕所管护运维机制,持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能力,争创全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等设施建设,强化农村能源供给保障,加快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20.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转让、继承、退出等条件和程序,培育“股份农民”,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创新规划管理,创新指标使用方式,充分利用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等存量用地,探索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农村资源。积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高标准完成国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索农村各类产权抵押贷款新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设立财政出资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深化农村人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激励机制,打造扎根基层的农技推广人才队伍。

21.争创西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双向畅通流动,加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构建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协调发展新体系。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制定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完善城乡用地统筹协调机制,加快落实促进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用地支持政策。鼓励财政支持城乡融合发展及相关平台和载体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工商资本带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先进技术、理念、管理等进入农业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六、创新驱动,积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2.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6+3”主导产业发展,坚持创新在贺兰“十四五”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打造创新平台提升支撑力、加快成果转化提升竞争力、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吸引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积极培育国家、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战略中的积极作用,着力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加快构建人才服务体系。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打造一批以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为支撑的创新小高地,构建共性技术支撑和供给体系。

23.加快构筑新型工业体系。立足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链升级改造步伐,稳定提升产品价值链,集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绿色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做优做强现代纺织产业。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工业产业,切实加大产业引进和培育力度,推动全县工业体系转型升级。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配套建设,不断提高园区吸引力和综合承载力,为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着力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落地“管委会+公司”运营管理模式,深化园区共建共享机制,强化贺兰工业园区与银川经开区合作。推广“产业+基金+基地”融资模式,引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以改革创新激发园区发展活力,释放园区发展潜能。

24.积极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高质量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态,鼓励发展面向工业设计、生产制造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工业全产业链的集成化和智能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重点发展汽车销售及后市场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促进夜间经济加快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地标性夜间经济、假日经济集聚区。积极发展数字新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引领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建设数字园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推动文旅产业全域化发展和全业态融合,提升文旅产业管理服务水平,打响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七、厚植基底,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5.构建外通内畅交通体系。加快完善公路网络,推动实施109国道改线、银川市北二环改扩建等工程,形成“五纵四横三联一环”便捷快速的对外联系通道和衔接顺畅的内部干线公路网络。积极推进贺兰黄河大桥建设,支撑跨河联动发展。积极配合包银高铁建设,加强贺兰县与邻近沙湖和银川高铁站等交通枢纽的联系。继续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公路加宽改造,规划实施旅游专线公路,加强乡村旅游节点与干线公路的衔接。推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一核四副多点”的城乡客运场站和公交专用道建设。优化完善城乡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贺兰县级物流配送中心、65个建制村物流服务点,加快实施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实现区域农村物流网络与干线物流网络有效衔接。

26.补齐水利设施短板。以共建“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为抓手,全面建成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城乡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和改造,构建科学调度、精准管理、智能高效、安全可控的城乡供水工程“信息网”,加强全渠系、全灌域管控和调度。推动城乡水务一体化,对源水、供水、排水、治水、中水回用等涉水事务统一管理。推进农业灌排水网建设,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探索“投建管服”一体化新模式,不断提升农业用水保障能力。完善防洪减灾设施建设,强化以黄河为中心的河洪防御,不断完善河洪、山洪与城市防汛抗旱相互协调的水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黄河贺兰段防洪标准,到2025年实现黄河干流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27.完善能源保障网络。优化完善电网供应保障,加强电力网络建设,提升城市电网、改造农村电网,构建安全、坚强、智能、绿色的现代化电力网络。进一步强化完善主网架,推动实施城市配电网、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推动传统能源升级改造,大力实施煤改电、煤改气替代项目。积极推广成熟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推进实施节能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城际管道互联和储气调峰设施工程,建立稳定的输气储气设施体系,提高油气保障供应能力。

28.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网络和数据中心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5G基站布局,到2025年实现县域5G全覆盖。大力推进千兆光纤扩网布局,推动IPv6规模化布局,逐步构建“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信息支撑体系。着力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构建大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互联共享的云平台,促进全县数据资源跨层级、跨部门协同共享。围绕“智慧贺兰”建设目标,建设综合管理决策平台,整合城市管理、经济运行、市民生活等全方位信息,深化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信息应用,重点在城市管理、道路交通、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保、社区服务、应急、消防、综合执法、市场监管、水利等领域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29.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完善燃气储气配套设施,优化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局域供气网络,发展热电联产及清洁能源集中供热。实施城市管网综合改造,构建源头减排、雨水蓄排、排涝除险的排水防涝系统,完善市政管网设施。推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健全垃圾分类及收运体系,推广垃圾回收及再生利用模式。探索建立工业固废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的环境监管。积极推进管网“雨污分流”,提升城市管网承载能力,减少污泥进入垃圾填埋场填埋量。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完善养老托育、卫生保健、生活服务等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城市停车场、公共厕所等设施,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

八、绿色发展,争创全国生态宜居样板县

30.构建生态安全空间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更加清晰的生态、农业和城镇三类空间。加强空间用途管制,优先开展生态功能受损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按照主体功能实行分区准入管制,建立覆盖全县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体系,严格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准入清单、负面清单制度,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31.统筹推进生态治理和修复。坚持系统化修复,实施国土绿化提升工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建设,加快形成水清、岸绿的生态格局。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我县黄河流域滨河湿地和三丁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强黄河、典农河贺兰段水生态综合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大贺兰山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工程、水源涵养提升工程、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黄河河道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的投资力度。

32.促进生态与经济共融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积极推行集约化种养模式,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加快发展生态文旅经济,依托贺兰山东麓山地资源、葡萄长廊旅游资源、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和滨河等湿地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业与休闲农业、健康养生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园林城市经济,高水平打造如意湖人文水岸经济,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积极发展生态服务经济,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一批循环经济专业性服务企业,推进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

33.促进经济社会低碳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重点耗能行业节能改造行动,引导企业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大工业绿色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能源体系转型发展,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源开发和利用,推进形成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体系,优化城市慢行系统,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共享交通出行业态,引导城乡居民树立绿色低碳观念,转变消费模式。

34.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强化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环境保护工作格局。健全资源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推动资源指标向资源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行业、项目倾斜配置,加快形成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构建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完善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络,重点建设园区空气质量、入河及排污口、饮用水水源等自动监测站,健全环境风险预警系统,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建立生态环境一体化智慧监管系统。

九、人民至上,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35.切实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完善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长效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落实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增强政策精准性。

36.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分类施策,着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统筹做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统筹城乡就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和落实创业激励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等创业平台建设。完善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劳动者自主选择、政府购买服务和依法监管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转型升级互补。

37.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发展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建设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城乡全覆盖、质量有保证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推进小班化教育。持续吸引高层次、急需紧缺的名校长、名教师,加强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初中适龄青少年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通过集团化办学、引进知名专家、深度联盟等,提升现有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校企一体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深化体教融合,落实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深入实施“互联网+教育”工程,构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堂家庭全覆盖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体系。

38.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入库率。积极落实低收入家庭、特困家庭等群体的保障政策。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强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建设,切实履行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能。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健全医养结合机制,统筹布局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完善智慧养老体系,配置智慧养老服务设施。统筹救助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优化青年发展环境,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制度,健全儿童福利和残疾人帮扶制度。加强住房保障,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39.加快建设“健康贺兰”。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开展全民健康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加强食品药品的监督执法检查力度,组织开展食品药品的监督执法检查。推进县域综合医改,组建贺兰县医疗健康集团,有效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完善远程医疗制度,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实施“全民健身”系列工程和行动,加大全民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体育公园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行政村以上全覆盖。

40.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挖掘黄河文化价值,发展黄河生态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文化+”新业态。

十、统筹兼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1.建立健全“五治”融合综合治理体系。以政治强引领,完善党委领导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加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责任落实和协调联动。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工作体系。以法治强保障,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以德治强教化,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引导居民自觉遵守文明规范。规范职业道德建设,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弘扬家庭美德建设,推进家德家风教育。注重个人品德建设。以自治强活力,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智治强支撑,把智能化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42.强化县域社会治理。深入开展乡村治理,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落实好“一村一法律顾问”,增强道德引领乡村治理能力。深入开展社区治理,进一步提升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网格。深入开展宗教治理,健全“三化”问题治理长效机制,提高基层宗教治理能力。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宗教治理。深入开展校园治理。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校园内部治理和外部防范,保障师生健康安全。深入开展企业治理,健全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等举措,切实提升企业治理水平。深入开展社团治理,全面加强党对社团治理的领导,健全社团内部治理机制。

43.建设“平安贺兰”。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严密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守好维护政治安全生命线。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建立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治理和质量提升行动。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有效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动警力下沉、重心下移、保障下倾,做实社区农村警务。从严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严格制定资金平衡方案,确保政府债务可防可控。扎实做好金融风险化解,建立权责清晰的金融监管体制和常态化风险摸排机制。

十一、深化改革,持续增强发展新动力

44.全面推行放管服改革举措。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向基层乡镇下放更多审批权限。深化园区项目审批改革,做到“园区事、园区办”。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继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促进企业准营准入高效便捷。持续提高监督监管质效,建立健全适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覆盖、保障安全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制度,推动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健全“一窗受理”“一门办理”工作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更大范围“一网通办”“掌上办”,大幅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

45.切实降低各类要素成本。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落实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健全弹性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多渠道融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政府融资性担保体系,推动“政银企保”合作。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降低涉企保证金和社保费率,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有效降低企业各类“隐性成本”。进一步放开价格管理权限,将要素定价权交给市场。

46.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严格落实竞争审查制度,抵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重视和支持产权保护,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开展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消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营秩序的黑恶势力,用良法善治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十二、双向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47.拓展对内合作空间。依托中心城区、德胜、奥莱、金贵四大商圈板块,主动承接银川城市产业外溢,更好地为银川提供高品质服务供给,打造与银川城市功能互补、融合互动的高品质服务集聚区。依托军民融合产业园等产业发展载体,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或同城化产业园区。依托贺兰工业园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等产业发展载体,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合作,积极承接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积极发挥政府在对口合作中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强与闽在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教文卫等多领域合作,推动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和开放平台。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强化园区载体作用,着力从“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需求出发,科学谋划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招商项目。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发挥园区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

48.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旅游、文化、技术创新、教育等方面合作,推动共建技术研发平台、海外旅游服务窗口等协作载体,创造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扩大县内枸杞、蔬菜、加工食品、精细化工、机械装备、新材料等产品出口,支持打造一批出口品牌。支持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装备制造业、农业开发、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新建、参股、并购等方式“走出去”。依托电商创业园,搭建“走出去”海外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法律咨询、语言翻译、市场推广、融资保障、交流培训等综合性服务。

十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49.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形成推动规划落实的强大合力。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区市党委的工作要求,运用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谋划工作。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改进干部作风,强化责任担当,激发党员干部的奋斗精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认真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聚合各方面力量,动员各阶层广泛参与,带领全县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50.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编制我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贯彻本次全会精神,落实本《建议》提出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规划中既要有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也要有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强化责任落实和督查反馈,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建立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规划实施制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改革创新、勇于担当、同心同德、顽强奋斗,为谱写新时代贺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