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归仓,秋收忙,庄稼丰收笑声扬。眼下,贺兰县洪广镇北庙村约4000亩青贮玉米陆续进入收割期。连日来,北庙村抢抓时机,全面启动青贮玉米收储工作,为全镇牛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口粮保障。在田间地头,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伴随着机械轰鸣声,一棵棵玉米连茎带穗被卷入收割台,秸秆在机械“肚子”里被粉碎后传送到运输车车厢内。一辆辆装满青贮玉米饲草的运输车接连不断满载而归,一派喜人的收获景象。
“青贮玉米从种植到收割,仅需4个月左右的时间,具有周期短、成熟快、种植密、产量高的优点,且青贮玉米干物质和淀粉含量高、营养好,是公认的优质饲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肉牛、肉羊的生产成本,促进农民丰产增收,也能减少因焚烧玉米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北庙村党支部书记张建虎介绍。
近年来,为提升农业产业经济效益,贺兰县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民种植优良品种青贮玉米,实施“粮改饲”农畜种养发展模式,促进种养结合和可循环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玉米飘香硕果丰,颗粒归仓秋收忙。近日,常信乡张亮村的农户们正在抢抓晴好天气采收玉米。一大早,玉米收割机就忙个不停,一车车金黄的玉米被运往晒场,“丰收在望”变成“颗粒归仓”,处处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为确保安全有序完成秋收,张亮村村“两委”班子积极协调8台新型玉米收割机协助村民收割玉米,保障秋粮早日归仓。“以前收获玉米全靠人工搬运,先掰玉米,再砍秸秆,最后还要焚烧秸秆,费时费力,焚烧秸秆还容易引发火灾、污染空气。现在有了新型玉米收割机,收割速度快,秸秆粉碎后回收利用,还能抵作收割费,真是一举三得,多亏了村干部给我们找来的新型玉米收割机。”村民杨发军笑着说道,他家种了20亩玉米,预计收获3万多斤,毛收入4.5万元左右。
走进洪广镇金山村,收获完小麦和西瓜的套种地块里向日葵正在茁壮成长,摇曳出一片灿烂的花海。放眼望去,朵朵金灿灿的向日葵与晴空融为一体,宛如画作,美不胜收。近年来,金山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小麦、西瓜套种油葵作为增收致富的好产业,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种植效率。瓜葵间套作既增产粮食,又培肥地力,有利于持续增产,实现了“一田双收”。“因为西瓜种植间距宽,每年种植一个半月后开始种向日葵,两种作物是互不干扰的,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能帮助我们增收增产。”金山村种植户赵忠说道。
据悉,今年金山村探索在原土起垄西瓜带种植向日葵150亩,目前,西瓜已基本销售完毕,一亩地收入约4800元,向日葵预计亩产300斤,纯收入可达1000元左右。“近年来,贺兰县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根据各村特点,因地制宜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道路,不断培育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贺兰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