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为了将功名索取,也不是为了给自己建造一座丰碑,才在这里永远安息。然而,他们的功绩,铭刻进祖国的青史,他们的丰碑,立在亿万人民心里!”春风春雨唤春醒,青松青柏迎清明。4月4日,在贺兰县第二小学的未来教室内,老师正在带领学生朗诵《烈士的丰碑》。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贺兰县第二小学组织开展“清明温故人 家国共追思”项目式课程活动,通过跨学科的整合课程与活动相统一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主题活动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
项目式学习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主题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必须整合自己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和团队进行配合来解决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所进行的探究、沟通、创新和协作等行为,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触及的。活动中,语文、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科学、劳动各学科教师在100分钟的课堂上,通过诗歌、故事、视频、图片等,带领学生在合作探究、汇报交流中了解清明节,缅怀先烈,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今天的项目式课程,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了关于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这一天,我们不仅要祭拜自己的祖先,更要缅怀革命先烈,我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贺兰县第二小学学生王佳妮说道。
“我也非常喜欢贺兰二小的老师们上的关于‘清明温故人 家国共追思’项目式课程,这堂课让我了解了清明节的习俗文化,并动手制作菊花献给先烈。”在教室的另一端,暖泉农场小学的学生麻梓涵也在聚精会神地通过多媒体大屏聆听,虽然不在同一间教室,但多媒体的互动式教学让他和贺兰二小的同学们也能一同接受项目式课程教学。同样,通过多媒体一同学习的还有贺兰二小(十小校区)、立岗小学的同学们。
“项目式课程是贺兰县第二小学具有成效的特色课程,两年来,学校围绕节气、传统节日、红色文化主题开展‘厉害了我的国’‘诗词里的中国’等项目式课程,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贺兰县第二小学教师李慧告诉记者,为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减轻学业压力的同时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贺兰县第二小学每学期都会在不同年级组织开展项目式课程。
项目式课程的学习充分尊重了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并以学生为本,聚焦核心素养,打破学科界限,构建课程融合,让学习变得丰富而有趣,让认知和实践结合。同时也激活了教师开发课程的创造力,为学生构建了多元思维模型,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点亮了学生的多元成长之路。
近年来,贺兰县第二小学持续巩固拓展“双减”成果,坚持科学设计、合理布置,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教师教研培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建设更有质量、更有温度、更有特色的教育体系,确保学生学足学好。“今后,我们会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做好项目式课程的实践探索,引领教师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双减’和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贺兰县第二小学教学副校长杨学娟介绍道。
2022年以来,贺兰县在推进教育公平上再聚焦再发力,“双减”工作取得新成效。《贺兰县“四联动”做好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获评全国“双减”优秀工作案例,《贺兰县“四步走”破解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壁垒》获评全区“双减”优秀工作案例。坚持“一校一案”开展课后服务,不断完善“1+X”模式,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上水平、强保障”。